政府/公協會/扣件團體
專訪歐洲工業扣件協會理事長Paolo Pozzi
收藏
2025-11-21
1. 今年初起美國川普關稅大砲重擊全球,包含扣件業在內的全球產業供應鏈一片大亂,目前的影響仍是餘波盪漾,您怎麼看美國充滿不確定性的關稅政策對歐盟扣件製造商銷美的影響?
美國近期的關稅措施(25%和現在的50%)確實為全球貿易環境帶來了高度不確定性,影響了包括扣件在內的多個產業供應鏈。對於出口至美國的歐洲製造商而言,這些措施帶來了若干挑戰,特別是在成本競爭力及長期業務規劃方面。然而,歐洲製造商以其對創新和可靠性的堅持而聞名全球,這些價值持續受到美國及世界各地客戶的重視。
話雖如此,美國並非歐盟扣件製造商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但在2025年前8個月(參照歐洲統計局資料),我們觀察到歐盟27國對美國的扣件(CN 7318)出口量較2024年同期下降2%(從49,400噸降至48,300噸),顯示美國現行關稅措施已初現影響跡象。歐盟27國自美國進口的扣件亦下滑9%(從2024年1月至8月的8,200公噸降至2025年同期7,400公噸)。我們相信開放且公平的貿易仍是產業永續成長的最佳基礎,並希望對話與相互理解能成為指引未來跨大西洋雙方政策決策的方向。
2. 在鋼鋁稅的攪局下,許多原本把出口重心放在美國的製造業者為了規避關稅影響紛紛轉向他國(尤其是歐盟)另闢商機。這樣的趨勢是否對歐盟製造商的內銷市場產生任何影響?
出口轉向歐洲市場,為歐盟扣件製造商帶來了一些額外的競爭壓力。隨著原本針對美國市場的產品改進入歐洲,部分細分市場出現了供應量增加和利潤空間縮小的情況。
然而,儘管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包括中國、台灣和越南的進口量相較於2024年分別增加了25.5%, 18.5%和49%,2025年前8個月對歐盟銷售總體影響仍然有限。歐洲扣件市場服務於汽車、建築和機械等依賴認證高性能產品的產業。這種對合規性的高度重視持續保護歐洲製造商免受純價格競爭的影響。
此外,許多公司透過多元化出口市場及以創新與卓越服務加強在歐洲市場的布局,成功完成了轉型。在這個背景下,EIFI持續與歐洲機構密切合作,以確保公平競爭並維護所有歐盟生產者的市場平衡環境。
3. (承題2)歐盟當地業者是否針對有更多海外業者加大歐洲市場布局有任何因應或對策?
歐洲扣件製造商針對海外競爭對手日益增多的情況,透過強化戰略重點及提升自身獨特優勢積極應對。許多公司不再單純以價格競爭,而是投資於創新、自動化和數位化,以提升整體營運的效率與彈性。
同時,市場明顯轉向專業化,開發先進、高性能且客製化的扣件,以符合歐洲產業嚴格的技術和法規要求。永續發展也成為主要優先事項,製造商越來越多地採用低碳材料和循環生產模式,以配合歐盟綠色新政的目標。
4. 目前最受歐盟製造商關注和佔市場銷售最大宗的螺絲需求產業領域有哪些?
在歐洲市場,扣件需求最大的部分仍來自汽車、建築和工業機械產業,這些產業合計佔總消費量的相當大比例。這些行業正經歷重大轉型:從車輛電氣化和新型概念車,到推動節能建築和先進製造技術:這些變化皆直接影響扣件的需求。
能源轉型也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特別是在風能、太陽能及氫能基礎設施等再生能源項目中,扣件必須符合極為嚴苛的技術與安全標準。此外,航太與鐵路依然是策略性的重要市場,需要高精度且經認證的零組件。
5. 先前有消息指出,歐盟可能把CBAM須申報碳排放對象調整成只針對上游碳排大戶(例如: 原料供應廠),排除碳排佔比很少的下游扣件加工廠碳排申報義務,預料將可大幅減輕下游加工廠蒐集碳排數據的重擔。您這邊是否有來自歐盟的最新消息?以及針對這部分EIFI的看法和態度為何?
最新修訂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主要旨在簡化報告與合規義務,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被普遍視為正面的措施。然而,該修訂也可能在歐盟內部製造雙重標準。儘管歐洲扣件產業持續大量投資以達成立法者訂定的永續目標,修訂後的架構可能會允許進口不符合同等環境標準的產品。
雖然新的規定將扣件製造的碳足跡歸類為「可忽略不計」,但使用電弧爐鋼材製造的扣件從退火、冷鍛到淬火、回火及塗裝等整個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占總排放的30%至40%。作為首批納入CBAM的下游產品之一,扣件(含鋼量可達99%)因其在建築、汽車、機械工程、能源及國防等眾多策略性產業的關鍵角色,被合理地納入此機制。
一般來說,維持CBAM對下游產品的涵蓋,特別是CN代碼7318(扣件),將激勵歐洲製造商進一步提升生產程序的永續性,並在整個價值鏈中減少排放。歐洲工業扣件協會(EIFI)堅持保留歐盟委員會最初決定納入下游產品的做法,對達成歐盟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只有透過全面且一致的規範,委員會才能確保公平競爭,強化歐洲工業生產,並有效推進聯盟的氣候目標。
6. 除了關稅和CBAM外,您認為還有哪些正在對歐盟扣件供需產生挑戰的市場影響因素是大家也能開始重視關注的?
除了關稅和CBAM機制外,現有數個結構性因素正影響歐洲扣件市場的供需平衡。
首先,原物料與能源成本的波動持續影響生產計劃與價格穩定。雖然情況較能源危機高峰時期有所改善,但不確定性仍令許多製造商感到憂慮。其次,部分因地緣政治緊張與運輸瓶頸所引發的物流與供應鏈中斷,凸顯了當地採購、庫存彈性及強化歐洲境內供應商網絡的重要性。第三,技術人才短缺及持續投資於數位化與自動化的需求,正影響此產業的競爭力。企業須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兼顧培訓和留住合格人員的持續需求。
最後,永續發展和法規遵循正成為工業運營的核心。如何在達成環境目標的同時保持成本效益和全球競爭力,是未來數年內的重大挑戰之一。
7. 今年的波蘭展剛結束,很多國際參展商表示對歐洲扣件需求市場(尤其是中東歐)前景看好,歐盟製造商是否也有同樣的看法? 為什麼?
中東歐地區歐洲扣件需求市場的樂觀情緒源於幾個關鍵因素。其中包括政府及歐盟在基礎建設項目(如快速公路、高速公路及戰略空軍基地)上的重大投資,以及在國家和歐盟層級計畫(如NRRP及REPowerEU補助)支持下,建築業的復甦。此外,汽車和再生能源等主要產業的擴張持續刺激需求。
該地區也因其戰略性地緣政治位置及歐盟對「戰略自主」和供應鏈韌性的重視,導致對國內生產能力、本地採購和加工的投資增加。這些發展強化了區域供應鏈並促進本地製造。此外,持續採用先進技術,包括IOT解決方案和人工智慧,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率,支持整個區域扣件需求的持續增長。在2025年9月最近一次EIFI會議中,成員信心指數從2024年9月的4.84提升至5.52。
8. 您是否期待EIFI未來能跟台灣扣件產業在哪些方面有更緊密的交流和合作?
歐洲和台灣因其創新驅動的扣件產業及致力維持可靠且透明的供應鏈而享有盛譽。這兩個地區在扣件領域長期培育公平且平衡的夥伴關係,並持續致力於未來遵守這些原則。
除了與台灣扣件協會的緊密關係外,歐洲工業扣件協會亦積極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合作,加強對CBAM的相互理解。此合作旨在支持兩地企業有效應對CBAM框架的法規與營運影響。
10. 今年5月EIFI才剛在西班牙辦完會員大會,接下來還有哪些重要會員或國際交流活動?
EIFI 正在籌備其2026年大會,將於5月21日至23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這個面對面的盛會代表著年度最重要的聚會。
與歷屆相同,邀請函將發送給全球扣件協會。過去兩年,大會的公開會議包括每個參與組織的簡短見解或更新,接著由專家就一個與扣件行業密切相關、具有高度現實意義的議題進行主題演講。地緣政治、汽車、建築和經濟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將被邀請分享他們的觀點,為業界領袖和企業家提供寶貴的指引,以制定未來的戰略決策。
在2026年期間,EIFI將針對汽車和通用工業與經銷市場,舉辦獨家的會員專屬會議,並安排專門的活動來討論重要議題,如美國關稅、每日可耐受量、CBAM、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
10. 您對2026年歐盟扣件市場的展望?
展望2026年,我們預計歐洲扣件市場將展現適度但穩定的成長,這主要受持續的產業現代化及向永續技術轉型所帶動。建築、再生能源與航太等領域,預計將持續推動符合不斷技術進化及高環境標準品質扣件的強勁需求。
我們預測創新、數位化與永續發展將持續是競爭力的主要驅動力。能夠結合效率、先進工程技術、環境責任與具備供應鏈韌性的企業,將具備最佳成功條件。雖然材料價格波動、法規壓力及全球競爭等挑戰將持續存在,歐洲扣件產業已多次證明其適應力與長期韌性。透過合作倡議、持續投資新技術及專注於品質與服務,我們有信心歐盟扣件產業將維持其全球領導地位。
歐洲工業扣件協會
理事長Paolo Pozzi
美國鋼鋁稅
歐盟
汽車
建築
工業機械
能源
CBAM
成本
人才
數位化
會員大會
EIFI
President Paolo Pozzi
U.S. steel and aluminum tariffs
EU
automotiv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machinery
energy
cost
talent
digitalization
members meeting
扣件
國際展會
惠達雜誌
匯達實業
外銷媒合
廣告刊登
螺絲五金
五金工具
緊固件
台灣扣件展
印度新德里螺絲展
越南河內螺絲展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螺絲展
美國拉斯維加斯螺絲暨機械設備展
2026美國鳳凰城螺絲暨機械設備展
波蘭克拉科夫螺絲展
義大利米蘭螺絲展
德國司徒加特螺絲展
德國杜塞道夫線材展
Fastener
Hand Tool
Hardware
Component
Fastener World
Wire Dusseldorf
Fastener Fair India
Fastener Fair Vietnam
Fastener Fair Mexico
Fastener Poland
Fastener Fair Italy
IFE
Fastener Fair Global
Chicago Build




